首页 > 其他小说 > 掌握八奇技的我才不是什么混血种 > 掌握八奇技的我才不是什么混血种 208.气海丹田

掌握八奇技的我才不是什么混血种 208.气海丹田(1/2)

目录

    沛县是个好地方,有山有水有树林。

    我虽然从小在陈国相邑长大,但是我的家乡却是在宋国沛县。

    与阳子居分别之后,我到沛县隐居下来,自耕而食,自织而衣。

    但不曾想,名声这种东西是长着翅膀的,就算不刻意去传播,也会有人慕名接踵而至,求问修道之方,学术之旨,处世之要。

    我又不好推脱,也就教了他们一些东西。

    当然,有些东西自然不会白教给他们,刚好我对于炁的研究陷入了瓶颈,我决定在这些人身上寻找突破口。

    我将练炁的修行分为四个阶段。

    感炁,引炁,纳炁,用炁。

    虽然我如今还没有研究出让任何普通人都可以轻易感炁的方法,但是我本身已经迈过了这个阶段。

    既然我可以感炁,那就代表着这世界上千千万万的普通人都可以感炁。

    我总会找到办法的。

    引炁的方法是现成的,不必认真钻研。

    不过在研究期间我倒是发现了一些问题。

    我在引炁的过程中发现,引入体内的炁虽然没有长时间留存,却可以按照一定的路线在身体当中流动。

    我并不知道这些线路是什么,于是写信寄给了我在外游历时遇到的好友。

    他叫长桑君,是一个比我年轻很多的异种(混血种)。

    虽然是异种,但是在他的认知当中,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人族。

    我在他的身上看到了灵王的影子。

    长桑君还是一名医术非常好的医师。

    对于人的身体,他的了解要比我多很多,所以我将自己身体上出现的情况告知于他,希望他可以给我答桉。

    不日,我便收到了长桑君的回信。

    他在信中并没有先回答我的问题,而是非常激动地表示自己收了一个天赋绝佳的弟子,叫做姬越人,他的一身本领终于有了衣钵传人。

    我为他感到高兴,但同时也有些失落。

    我这蹉跎半生,弟子无数,但又有谁能够继承我的一生所学呢?

    若我终不能完成和灵王的约定,谁又能替我为人族开一条路呢?

    尹喜?阳子居?辛钘?庚桑楚?还是柏矩?

    貌似都可以,又好像都差点东西。

    我一时有些失落,顺着信向下看去。

    信件的后半部分是长桑君给我的答桉,他告诉我,这种东西在《黄帝内经》中提到过,被称为经脉,虽然同血脉一样遍布周身,但区别于运输血液的血脉,经脉是人体行气之所。

    所谓精气神,精藏于体,神蕴于魂,气则游于经脉。

    经脉乃是行气之所……

    我盯着这行字,感觉到了某种命运的拉扯。

    经脉为行气之所……

    经脉为行炁之所……

    当初我为何将这股奇妙的力量命名为「炁」?

    这当真是我的想法吗?

    又或者说,是冥冥之中的「道」?

    这或许是我这一生第一次这么接近「道」,但是「道」没有任何痕迹,我伸手抓住的只有盘旋而过的风。

    经脉之说对于炁的研究非常有用。

    因为引入体内的炁无法留存太长时间,我用引炁之法尝试了很多次,引导着炁在身体各处游走,终于绘制出了完整的经脉图。

    同时我发现,被炁游走过经脉地身体部位会变得更加强壮,有很小一部分炁被身体吸收了。

    虽然被吸收进入身体中的炁没有办法再次循环利用,但是它们却赐予了身体超凡的力量和速度,我感觉自己的身体已经开始蜕变,甚至连门前的柳树都能拔起来。

    同时我还发现,炁在经脉中游走一圈之后,下一次引入体内的炁会更多,同时经脉中可以容纳通过的炁也会增多。

    就像经脉被拓宽了一样。

    但是即便如此,被引入体内的炁依旧不会长时间留在身体中,只是因为数量多了,所以逸散的时间也会相应变长。

    这样不是办法。

    一个漏水的容器,即便漏得再慢,也不可能用来装水。

    我必须要找到将炁收纳在身体之中的办法。

    纳炁,正是练炁的第三步。

    至于最后一步「用炁」,我已经有了一些头绪,虽然想法并不成熟,但也算是实现了零的突破,所以可以暂时搁置。

    现在最重要的还是研究如何纳炁。

    如果不能将炁容纳在身体中,那么就算将用炁的方法玩出花来,也只不过是空谈。

    硬要说的话,练炁四步没有高低之分,但相对而言,纳炁确实是最重要的一步。

    修行与寻道,是晚年一直伴随着我的东西。

    不知何时,那些上门求学的人纷纷自称是我的弟子,不知不觉间,我的弟子已经遍布天下了。

    但我自己并不记得收过这么多弟子。

    也罢,这也是道。

    我心态很好,虽未得道,但已经懂得用道来安慰自己。

    除去那些纷纷扰扰之外,沛县的日子还算清净。

    直到有一天,一个人的到来打破了这份安宁。

    那是一个我一直想去寻他,却一直没有动身去寻的人。

    孔丘。

    如今的孔丘已经被众多人称为孔子了。

    再次见到孔丘,我仍为他的天赋感到叹服。

    炁有延年益寿之效,这我是明白的,但孔丘如今已经五十一岁了,看上去却还像是二十岁一样。

    只不过此时,他虽然依旧是二十岁的模样,却少了几分年少轻狂。

    孔丘带着弟子来到我门前。

    这年来,孔丘已经成长到与我齐名的程度,他的学识渊博,外界皆有传我二人不相上下。

    但他这次来的目的,并非是为了与我分个高低。

    曾经分别于周都时,我曾向他寻道。

    当时他说,他也不曾得道,需要再游历一番。

    他这些年的经历我也有听说,游走于各国之间,宣讲着他的儒家之理。

    我二人,一者为儒,一者为道。

    他此次前来,大抵是为了寻我探讨一下儒道之理。

    我将他迎入厅中,问他:“您来了呀!我听说您已经是北方的贤人了,您得道了吗?”

    孔丘说:“我没有得道。”

    我问:“您从何处寻求至道?”

    孔丘说:“我求之于术数,五年不得道。”

    我又问:“您后来又从哪求道呢?”

    孔丘说:“我从阴阳而求道,十二年也不得道。”

    我不得不叹:“这世间大道,究竟在何处啊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新书推荐: 贴身狂医 九殿下,王妃又飒又狠 大小姐的贴身狂医 厄难天书 乡村逍遥小神农 帝御无疆 日夜妄想 千尸镇 九龙神帝 花颜策
返回顶部